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223篇
地质学   357篇
海洋学   132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60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石埠地区位于胶北隆起西南缘,区内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格架下发育的次级断裂带见金矿化带和低品位工业矿体.矿化带受区域性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岩石具碎裂状构造,发育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绿泥石化等围岩蚀变,属岩浆期后热液脉状金矿床,成矿活动与元古代中-晚期和印支期两期次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时代为新元古代和印支-燕山期两期次,古...  相似文献   
992.
移动智能终端正在迅速成为地图服务的增值平台。移动终端GIS地图服务技术将成为研究热点。文中首先研究了移动GIS地图服务的特点、形式和模式,提出了一种地图混合服务模式;然后,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移动终端平台下地图服务模式的技术开发,建立了一种基于自定义瓦片地图的服务开发模式;最后,以客户端移动GIS地图服务演示系统为例,进行了技术验证。  相似文献   
993.
桥梁挠度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挠度预测的复杂性,本文介绍了一种考虑温度因子影响的多项式分布滞后(PDL)模型,并与灰色模型进行加权组合,结合长江某大桥挠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组合模型能明显提高挠度预测精度,其预测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994.
骨条藻(Skeletonema)隶属于硅藻门(Bacillariophyta),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广温广盐性藻类,也是我国沿海常见的赤潮生物之一。为确定北部湾涠洲岛5株骨条藻的分类地位,采用PCR克隆了这5株骨条藻核糖体的大亚基基因(LSU)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中骨条藻属的LSU、ITS序列进行比对,得出的结果一致:5株涠洲岛骨条藻均为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本研究运用分子标记法,首次确定了北部湾涠洲岛海域存在有热带骨条藻,结果可为涠洲岛与广西北部湾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赤潮生物组成及赤潮的预警与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污水污泥(MSS)中含有大量的氮磷营养盐,以其替代传统培养基作为微藻的营养来源,将显著降低微藻吸收固定CO2的成本,增强微藻在工业碳减排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污水污泥提取液与海水的混合液作为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的生长介质,同时通入高浓度(5%~20%)CO2,在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将微藻接种到螺旋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动态试验,并逐日测定相应的藻生物量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在污泥提取液和海水的混合体系中,纤细角毛藻的最适生长条件为:通入10%CO2气体,污泥提取液和海水按照1∶29比例混合,温度为30℃,光照强度为6 000lx。当保持10%CO2的通入速度为20mL·min-1时,生物反应器的适宜运行条件为:藻接种量1×106cells·mL-1,循环流量1 200mL·h-1。在上述优化条件下,最大藻生物量产率(0.36g·L-1·d-1)和最高固碳速率(0.67g·L-1·d-1)出现在循环培养第5d;此外,培养液中氮、磷营养盐的利用程度较高,NO3--N、NH4+-N、NO2--N、PO43--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6.9%、93.3%、78.0%和88.5%。  相似文献   
996.
内蒙古河套平原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河套平原是世界地方性砷中毒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笔者以平原西部的重病区杭锦后旗为研究区,对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高砷区沉积物中As的含量为7.7~34.6mg/kg,其中粘性土和亚粘性土中As含量相对较高。高砷地下水的pH值为7.0~8.3,平均Eh值为-155.1mV,平均矿化度为1.58g/L,主要的水化学类型包括:Cl-HCO3-Na型、Cl-Na型、HCO3-Cl-Na型,As的含量为15.5~1093μg/L,且主要以As(Ⅲ)形态存在,水中DOC(0.73~35.76mg/L)、HCO3-(283.75~1290.48mg/L)、NH4+(0.27~10.48mg/L)的浓度较高,硝酸盐和硫酸盐含量较低。研究区的氟中毒现象也较严重,高氟地下水中氟含量为1.11~6.01mg/L。绝大多数高氟水中砷含量也超标,出现了一种高砷水与高氟水并存的现象。综合判断,河套平原的高砷地下水赋存环境处于还原性环境。还原条件下,高砷区沉积物中的铁/锰氧化物的还原溶解易使吸附的砷释放到地下水中。这是研究区高砷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Magnesium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Earth and chondrit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o constrain further the Mg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Earth and chondrites, and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Mg isotopes during planetary formation and magmatic processes, we report high-precision (±0.06‰ on δ25Mg and ±0.07‰ on δ26Mg, 2SD) analyses of Mg isotopes for (1) 47 mid-ocean ridge basalts covering global major ridge segments and spanning a broad range in latitudes, geochemical and radiogenic isotopic compositions; (2) 63 ocean island basalts from Hawaii (Kilauea, Koolau and Loihi) and French Polynesia (Society Island and Cook-Austral chain); (3) 29 peridotite xenoliths from Australia, China, France, Tanzania and USA; and (4) 38 carbonaceous, ordinary and enstatite chondrites including 9 chondrite groups (CI, CM, CO, CV, L, LL, H, EH and EL).Oceanic basalts and peridotite xenoliths have similar Mg isotopic compositions, with average values of δ25Mg = −0.13 ± 0.05 (2SD) and δ26Mg = −0.26 ± 0.07 (2SD) for global oceanic basalts (n = 110) and δ25Mg = −0.13 ± 0.03 (2SD) and δ26Mg = −0.25 ± 0.04 (2SD) for global peridotite xenoliths (n = 29). The identical Mg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oceanic basalts and peridotites suggest that equilibrium Mg isotope fractionation during partial melting of peridotite mantle and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 of basaltic magma is negligible. Thirty-eight chondrites have indistinguishable Mg isotopic compositions, with δ25Mg = −0.15 ± 0.04 (2SD) and δ26Mg = −0.28 ± 0.06 (2SD). The constancy of Mg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all major types of chondrites suggest that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ocesses that affected the chemical and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hondrites did not significantly fractionate Mg isotopes.Collectively, the Mg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Earth’s mantle, based on oceanic basalts and peridotites, is estimated to be −0.13 ± 0.04 for δ25Mg and −0.25 ± 0.07 for δ26Mg (2SD, n = 139). The Mg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the Earth, as represented by the mantle, is similar to chondrites. The chondritic composition of the Earth implies that Mg isotopes were well mixed during accretion of the inner solar system.  相似文献   
998.
川西地区的地壳均衡状态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Airy地壳均衡理论,计算了川西地域(28°~32°N,99°~105°E的范围内)的理论均衡地壳厚度,并与由实际重力资料反演得到的地壳厚度进行对比,从而得到了该区的地壳均衡状态.经过分析研究发现以龙门山、鲜水河、安宁河三大断裂系所组构的"Y"形构造系为界,可将研究区的均衡状态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对应着3种不同类型的均衡状态:在"Y"形构造系以东的四川盆地内部,理论地壳厚度与实际地壳厚度的差异值△Ⅰ接近于零,即地壳处于较均衡稳定的状态;在"Y"形构造系以西的巴颜喀拉块体地域,△Ⅰ均可达到-8km左右.个别地域甚至最高可达-13km,说明该区地壳处于强烈的负均衡异常状态;而在研究区中部的"Y"形构造系部位,主要表现为较复杂的正负相间的均衡异常状态.在此基础上,也对该区产生现今这样复杂而特异的均衡异常格局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其主要应归结于青藏高原深部壳、幔物质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下发生的东向流展并在川西地域受到坚硬的四川盆地的阻隔而被迫转向东南,在此过程中导致地壳物质堆积,从而造成了该区复杂而特异的地壳均衡异常格局.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提出-种利用有偏VSP资料反射波旅行时信息重建椭圆各向异性介质中水平向与垂直向速度的方法。其中,地下介质假定为层状椭圆各向异性介质。反射波旅行时间采用射线追踪理论及几何关系计算得到,反演中的线性方程组采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进行求解。 方法检测时,我们对各向同性介质及椭圆各向异胜介质情况下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的深井有偏移距VSP地震资料分别进行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方法反演成像。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较之各向同性介质模型反演方法对介质类型有很好的适用性,同时也说明了本方法的司行性。最后,我们分别介绍了对实际有偏VSP资料反演得到的地下介质的速度结构图像。  相似文献   
1000.
太原市地层空间异质性对地面沉降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自永  马腾  马军  马瑞  闫春淼 《岩土力学》2007,28(2):399-403
对比1956~2000年太原市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资料发现,该区地面沉降漏斗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的空间分布基本相近,但不完全吻合,局部地区存在偏移。通过对黏性土层累计厚度分布、黏性土层与粗颗粒土层的组合特征、不同分区各深度处土的力学特征值与上述偏移的对比分析,认为太原市地层的空间异质性对地面沉降分布有如下影响:(1)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相比,地面沉降漏斗偏向于黏性土层较厚的一侧;(2)地层组合(黏性土的夹层数、单层厚度等)对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沉降多发生在黏性土夹层多、单层厚度较小的地区;(3)土的力学性质的差异是影响沉降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